明德[漢語詞語]

明德[漢語詞語]

明德, 光明之德。出自《大學》首句: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(qin)民,在止於至善。 明德《尚書.鹹有一德》中指一德,又稱天德、乾德、大德、俊德、正德、元德、上德,在於弘揚一心,弘揚精一之德、專一之德、惟一之德、純一之德。只有精一、專一、純一,學業和工作事業才能日新月異的進步發展、創新。引自月牙山人(朱金城)作品《大學正解》。 天德源於恆星的德,屬於自發光體,具有永恆、惟一性。包括億萬銀河恆星。

漢語詞語

基本信息

明德[漢語詞語] 明德[漢語詞語]

【詞目】明德

【拼音】míng dé

【注音】ㄇㄧㄥˊ ㄉㄜˊ

【示例】南朝 梁丘遲《與陳伯之書》:“美德,明德茂親。”

光明的德包含天德、月德,天德又名乾德、上德、元德、正德,即明德、俊德、大德、聖德,屬性是專、精、純、朴、高、遠、深等。

引證釋義

光明之德;美德。 ①《逸周書·本典》:“今朕不知明德所則,政教所行,字民之道,禮樂所生,非不念而知,故問伯父。” ②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“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。” ③宋 曾鞏《謝雨文》:“吏無明德,但知告其困急於神。神既賜之,其尚終惠。” ④清 孫枝蔚《春木》詩之四:“願崇明德,以娛高年。” ⑤《左傳·宣公三年》:“天祚明德,有所厎止。”

指才德兼備的人。 ①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:“帝遷明德,串夷載路。” ②朱熹 集傳:“明德,謂明德之君,即太王也。” ③南朝 宋 謝靈運《擬魏太子“鄴中集”詩·陳琳》:“餘生幸已多,矧乃值明德。”

彰明德行。 ①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此先王所以明德圉奸,昭公滅私也。” ②《荀子·成相》:“明德慎罰,國家既治四海平。” ③唐 李德裕《授張仲武招撫使制》:“兵者,所以明德除害也。”

1.

光明之德;美德。

2.

指才德兼備的人。

3.

彰明

《大學》第一章

原文

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(xīn)民,在止於至善。

知止而後有定,定而後能靜,靜而後能安,安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。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。知所先後,則近道矣。

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,先治其國。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。欲齊其家者,先修其身。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。欲正其心者,先誠其意。欲誠其意者,先致其知。致知在格物。

物格而後知至,知至而後意誠,意誠而後心正,心正而後身修,身修而後家齊,家齊而後國治,國治而後天下平。

自天子以至於庶人,一是皆以修身為本。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。其所厚者薄,而其所薄者厚,未之有也。此謂知本,此謂知之至也

翻譯

《大學》的宗旨,在於弘揚明德(弘揚精一之德、專一之德、惟一之德、純一之德。),在親(qīn)民愛民,使人得到更新的發展,在於達到更好(惟精惟一)的境界。

知道要達到“至善更好”的境界方能確定目標,確定目標後方能心地寧靜,心地寧靜方能安穩不亂,安穩不亂方能思慮周詳,思慮周詳才能有所得。物有本有末,事有終有始,知道了它們的先後次序,就貼近複合道了。

在古代,想要將明德(天德、一德、大德、俊德)弘揚於天下的人,則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;想治理好自己國家的人,則先要齊家;想要齊家的人,則先要修養自身的技術和品德;想要修養好自身的人,則先要端正自己的心;想要端正自己心的人,則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;想要使自己意念真誠的人,則先要獲取知識技能;獲取知識技能的途徑則在於專業探究各自領域的事物,保持專一,達到精一。

專一探究自己的事物後才能獲得更好的專業知識技術,有了更好地專業知識技術才能意念真誠,意念真誠後才能端正心意,心意端正後才能修養好品德,品德修養好後才能治理好家族,家族治理好後才能治理好國家,國家治理好後才能平天下。

從天子到普通百姓,專一是一切修身的根本。人的根本亂了,末節反倒能調理好,這是不可能的。正像我厚待他人,他人反而慢待我;我慢待他人,他人反而厚待我這樣的事情,還未曾有過。這就叫知道了專一務本,這就是認知的最高境界。引自月牙山人《大學正解》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